评测哈弗H4 1.5T及雷克萨斯LS500h怎么样

导读 长城最近在走车海战术,H系列有新老H6、H6 Coupe、H2、H2s,H6还延伸出M6,如今推出了哈弗H4。至于这台哈弗H4,犹如H6缩小版,H2s放大版,

长城最近在走车海战术,H系列有新老H6、H6 Coupe、H2、H2s,H6还延伸出M6,如今推出了哈弗H4。至于这台哈弗H4,犹如H6缩小版,H2s放大版,三台车侧面近乎一致。长城在过年前,公布了H4的预售价,去到11-13万。这个预售价更多是放烟雾弹,从尺寸乃至装潢来看,H4没有任何卖得比H6贵的理由。从哈弗H4对手是长安CS55、荣威RX3这点来看,这款车售价应该会落在8-10万这个区间。

哈弗H4长度为4420mm,更直观来说,就是跟缤智尺寸相当。长城近期的SUV都加入了轿跑元素,车头占的比例较多,侧窗线也非常高。之前新一代H6就有个问题,高侧窗加上高车身,使得车身周边视野受到影响,旁边走着台轿车的话,如果不留意,会整台藏在窗线以下看不见。而哈弗H4由于身型没那么魁梧,视野受设计的影响就没那么大。

跟其它哈弗车型一样,H4同样分红标和蓝标版本。我们试驾这台是红标,外形较为稳重,而蓝标则比较运动。我特意问了厂方人员,目前各款哈弗红标销量高于蓝标,看来哈弗买家口味会偏向传统。

内饰有H6的影子,例如非常大的方向盘,向驾驶员处倾侧的中控,以及旋钮、驾驶模式按键等处的造型,两者可谓是完全一样。不过论造型,H4内饰又完全不同于H6。最特别处莫过于中控屏幕,放在一个支架上,总忍不住想把它翻折下来。当然啦,这块屏幕是翻折不了的,支架纯粹是个造型。这种设计很有科技感,只是屏幕位置偏低,每次看都要刻意往下低头。关键你有时不看不行,空调温度调节和收音机等操作都要在屏幕里进行,下方物理按键反而被用来放前后窗加热、车道保持开闭等不常用功能。这些细节,希望长城能够有所改进。

H4关于驾驶方面的配置非常丰富,有电子手刹、Autohold和驾驶模式选择。跟之前H6相同,方向盘轻重也有三个选择,效果与之前的韩系车一样,最轻的模式最顺手,调至重阻尼模式后,方向盘加重得不太自然,所以不用多想,直接用最轻的模式就好。

后排空间属于各款自主SUV的免检项,连这方面都没做好,谈何说自己最懂中国买家?H4也不例外,后排乘坐很宽松。不过为了营造轿跑感,H4后窗线会往C柱方向升高,后排乘客侧面视野会有点压抑。H4后排地台有轻微隆起,幅度非常小,但不适合三人长途乘坐。主要是后排出口风往外有较多突出,会占据中间乘客部分的腿部空间。

哈弗H4有1.3T和1.5T两种动力,均配备7速双离合。有趣的是,1.3T所配的是格特拉克双离合,而1.5T的双离合则是长城自己生产的变速箱。我这次试驾的是1.5T车型,包括之前用自主变速箱的Wey VV7,不是崇洋媚外,它们的表现确实不如之前用格特拉克的车型(如H6 coupe)。跟之前试驾的新H6一样,H4的双离合以速度来换平顺,从容得不许你有任何突如其来的需求。哪怕让它降档进入全力加速状态,这副1.5T发动机的加速表现依旧不紧不慢。长城这副1.5T发动机有涡轮迟滞现象,使得这台车油门反应偏慢。低速想精准跟前车保持恒定距离会有些困难,因为油门点下去会有半秒迟滞,需要驾驶者稍微给些耐心。

H4驾驶感跟新一代哈弗H6有近似之处,就是大车感较强。一方面如上文所说,这是由于H4高窗线和大方向盘带来。再者,H4转向比例和刹车比例也是偏缓和的类型。同级横向比起来,H4开起来依然是沉稳老实类型。不过在长城家族中,H4又比之前H6、H2要有活力。尤其是底盘,不再一味地追求软。之前H6和H2走起来,总觉得车轮和车身缺少密切的整体感,如今H4悬挂开始有紧致感。

试驾过程中有不少中国式烂路,H4底盘表现出宽容度,快速冲过去也不会有单薄的金属冲击声。至于隔音,这次试驾没有超过80km/h,暂时很难评价。不过以自主SUV普遍状况来看,这点通常做得不差。毕竟隔音和后排空间一样,属于中国买家很看重的项目,自主品牌自然不敢怠慢。

跟之前很多长城车型一样,哈弗H4机械表现在自主SUV中,无法像销量那样,跻身一线最佳水准。与RX3和CS55比起来,H4滤振略为缺乏些精密感。例如在走水泥路时,底盘没能“美化”路面,一路上有比想象中多那么一些的零碎振动。H4开起来缺少新式SUV那种灵巧身段,人机设计也有提升余地,比如握着庞大的方向盘,手肘却没法搭在中央扶手箱上,舒适氛围本可以做得更好。

长城主要优势,还是在于品牌力,这是长期销量冠军给它带来的红利。每次向身边朋友推荐其它品牌的自主SUV,他们都会问为何不考虑哈弗,它是销量最高的一个。近期哈弗H6销量有被宝骏510赶超的迹象,哈弗H4这款车可谓是临危受命。由于哈弗H4实际价格还没出,我们暂且不给予最终推荐评级。

以前我坦白过,雷克萨斯也是我个人比较偏爱的汽车品牌之一。其中我又特别钟爱的有这几台:CT200h、上代的IS、第三代的LS。其实LS车系的第一代和第三代我都挺喜欢的,因为它们算是在这种旗舰豪华车上体现出了东方审美和东方情感的代表。奢华汽车一直以来都被欧洲人把持着,就像电影里的好莱坞一样,他们给我们灌输意识思想和审美风格,好像不服从他们的就是异类。而第一代雷克萨斯LS算是首台把东方的奢华情趣反灌到欧美去的豪华车,影响十分深远,直到第三代LS,都仍然能看到第一代的风格和影子。

在距离我们比较近的第四代LS上,我觉得雷克萨斯正在寻求突破,而这种突破的意念导致那代产品风格上有点摇摆。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很多传统的LS潜在用户没有被留下来,而新的用户又很难争取到。好在最新的第五代雷克萨斯,又回归了东方的审美,又要去讲东方的故事。所以,这台车,我们就从设计开始说吧。

要让西方人揣摩、学习、接受的设计

坦白说,我个人对纺锤式前脸的大中网并不太感冒,新LS之前我唯一能接受的就是CT的那个迷你型的小中网。但这次新LS的外观,包括那个大中网,是能让我接受的甚至喜爱的。为什么呢?因为雷克萨斯通过更加立体的设计,包括多个不同角度的平面,包括精心计算过的不同大小的孔径,让这个中网真正和车融为了一体。以前的多台雷克萨斯上的大中网,让人觉得突兀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它好像是从车头突出的鼻子一样(RX尤甚)。而新LS上这个中网,就真的成了车头里和谐的一部分,真正构造出有自己风格的一个前脸。

整台车的线条比前几代都要丰富,但不杂乱,从前到后看来都体现出一个“和”字。“和”字,无论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都能多少参透它内在的含义。而有些小地方,也体现出更深层次的设计语言,我盗张官图来说明:在顶光状态下看这台车的侧面,前后轮拱上的光影像是给轮子加上了火。在中国或者说东方的传统文化里,“风火轮”是很了不得的东西,哪吒三太子,臂绕混天绫脚踩风火轮嘛,这是一种动感的表现,比那些什么模仿猎豹姿态的欧洲车要更有东方文化内涵一些——我们东亚地区没多少猎豹啊,那根本就不是属于我们的传统。

这代LS进入中国之后是没有加长的。但因为这代车在设计时就已经挺大的,就算不加长,车长和轴距数字也已经与上代的同级欧洲加长对手(如现在在中国市场销售的A8L D4)差不多了,开出去不必担心什么气场问题。关于车内空间,我们后面讲。

我们接下来接上讲车厢的设计,我挑几个细节来讲。

首先这个中控台,大家应该会很注意横贯中控台的那几条线。这会让人想到什么?琴弦。这里的琴弦不是西方的吉他或者提琴的琴弦,因为它曲线生动,很容易让我们想到东方古琴的琴弦,就是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那种琴的琴弦。奥迪的车里也有类似的这种横贯的大线条,但奥迪的线条很直很硬,就不会让人联想到琴弦。所以,这是一个很独到的设计。

还有高配车型的车门上的两个细节。一个是这个凌光切子,这玩意儿就是一块玻璃,由电脑机器精密设计之后,再由师傅们协助给做出来。玻璃成本不高,耗费的主要是时间。

另外是与之配套的鹤羽折布。这玩意儿也不贵,就是布,然后让熟练的老技师给制作成这个形状。材料也不贵,最耗费的也是时间。

雷克萨斯在这个地方要传达什么概念呢?很简单,就是“时间是最奢侈的奢侈品”。因为在几乎所有欧系的豪华车上,都要说我用的是哪里哪里的皮、砍的是哪里哪里的树,所以我这些材料最贵最牛X。但对于这种豪华车的车主来说,往往时间都是最宝贵的东西,时间要远比家里的爱马仕包和黄花梨茶几要珍贵。雷克萨斯是在这种细节上,去与LS的车主取得共鸣。

如果你买的是低配车型,不要紧,车门内侧的反皮缝制形状以及那块硬饰板上的花纹,整体也很容易让你联想到羽毛或者翅膀。在东方人的传统思想里,鸟,往往象征着吉祥。中国就不说了,日本的皇室,一直都非常喜欢凤凰的装饰件,甚至皇居里还有个凤之间。而三只脚的那只乌鸦“八咫鸟”,更是被日本人奉若神明,日本足球国家队的徽章里就是那只八咫鸟。所以东方的豪华车里如果真要出现一个动物,鸟还真可能是首选。而装饰件,就应该是鸟羽或者翅膀的模样。

有了这么多的花哨设计,很容易让车内杂乱无章、华而不实。但好在雷克萨斯很努力地把这些有象征意义的元素与现代人机工学设计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新LS的车厢,仍然不会让你觉得难用或者难以上手,反而有些好设计,别人没想到而雷克萨斯想到了。例如之前说的那条“琴弦”的下方,LS设计了一条平肩,摆放了音响、空调控制的一些核心按键和旋钮。你去仔细数一下你会发现,这些按键和旋钮就是你最常用的,不多不少。即使有了大屏,即使有了触摸板,这些按键也要摆出来,这值得很多厂家学习。

还有仪表台上方,有这样的两个旋钮,左边控制车身电子稳定系统或进入雪地模式;右边调节驾驶模式。这个设计略有些复古,因为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一些日本车上就有类似设计,如日产SKYLINE GT-R R32。但这种复古的设计会让你发现,其实还真好用,在行车过程中用右手去旋转选择驾驶模式,比低头去找旋钮或按键要方便和安全得多。这个设计我觉得大家都可以来抄一抄的。

在设计这个部分,最后我想说个花絮:这次试驾活动,其实厂家安排了几个参观和讲座,都是关于建筑或者园林设计的。雷克萨斯应该知道,新一代LS的设计是一个很大的话题点甚至卖点,而这些深层次的东西应该分享或者说灌输给我们。但其实在听这些课之前,试驾的第一天,我坐在去机场接我们去酒店的那台LS500h上,就已经感受到了琴弦、羽毛等等这些设计元素的意义。也就是说,对于很多东方人来说,LS的设计是很好理解的。但是,我看过一些欧美媒体试驾新一代LS的视频,他们对这些很有含义的设计是草草略过的,因为他们可能无法理解。所以,雷克萨斯应该重点去洗他们的脑才对:)

尽量求稳的装备和空间

上代LS在现在看来,好像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在12年前它刚发布那一阵,它身上的很多东西是业界首创的,非常了不得。除了混动、8AT之外,它的自动泊车、自动驻车、自适应巡航等等装备,都是当时别人没有的。新一代LS在这个方面,显得要弱了一丢丢,它只是保证别人有的它都有,这就差不多了。由于这个级别豪华车一般是代表品牌未来科技走向的,所以新LS在这个方面似乎没有德国车那么大胆或者说有进取心。

但在这个级别车非常重要的后座方面,雷克萨斯还是努力去经营了的。例如前后座椅在保证舒适度的前提下要充分瘦身,这样才能压榨出更多的空间,实际乘坐,后排的空间宽敞度是够的。而后排座椅在躺下状态下角度为48度,这是科学验证出的最舒适的角度;车门打开后座椅会自动调回24度以方便上下车,等等。

而后排的各种细致的座椅调节、按摩设定等等,通过后座中央的液晶触控屏可以轻松直观地控制,其效率比欧系车常用的实体按键更高。我觉得这就够了,相比之下,宝马后座那个可以取出来的小平板显得有点太多余。

还有一个我个人比较喜欢的设计,就是在老板位躺倒的状态下,乘客的脚并不需要像一些欧系车那样要借用副驾驶的座椅空间(如以前奥迪的副驾驶座椅腰部位置可以单独翻倒,方便老板把脚伸到前边去),新LS后座的腿托够长,让你不脱鞋就可以舒适安睡。我个人极不喜欢脱鞋,一来麻烦,二来也怕影响到司机的心情,所以我特别喜欢这个。但是这个长腿托,对后座的座椅高度设定提出相当高的要求。LS好就好在后座并不会让你觉得高,不会有7系的后座那种坐在2楼、容易晕车的感觉。

LS毫无疑问是一台舒适的车,躺在后排的老板位,听着高级的Mark Levinson音响,很容易让你入睡。但在这里还是要提醒你:为了后座顶上的化妆镜和音响单元,这车牺牲了全景天窗,只有前排能享受那一小块传统天窗带来的光线。这个可能会让你主观上觉得没有其它某些欧系车豪华。而空间方面需要多提醒一句的是,混动版的尾厢仍然是比较小的,装几个高尔夫球包可能会有些尴尬。

大当家带来的操控个性小变化?

上代LS在中国饱受高税率的困扰,新一代LS在坚持不用涡轮的大原则下,引入中国的两款都是六缸型号,纯自吸的LS350和混动版的LS500h。LS350配上的是同级首发的10AT变速箱,而LS500h在传统的E-CVT之余,还加了一台传统4AT,拼接之下半真半假地可以模拟出10个挡位,也算做到全系10速了。这套很有意思的新系统我们之前在LC的首试里已经详细介绍过,这里不再赘述了。

很多媒体在试驾时都刻意去体验LS500h到底模拟10个挡位模拟得怎么样,够不够真,够不够爽。而我这次在试驾时并没有太多去留意之,因为开LS的人,尤其是买混动型号的,其实并不会太在意这点。最多刚买时经常切手动模式玩一玩,之后就不管了。混动版本,整个动力切换的流畅性是更重要的。这一点,在这次试驾过程中,LS500h并未让我失望。有一点点算小发现的是,由于混动系统的特性,这台车放到运动或运动+模式的时候,动力响应更好之余,又不会有传统燃油车的S挡惯有的收油拉扯感,所以会让你觉得更好开。我开了一天,简直都爱上这台车的运动模式了。

据雷克萨斯官方说,现在LS和LC所在的这个新的GA-L平台,其实是延续了雷克萨斯之前的超跑LFA的血脉。而且我个人猜测,这代车之所以隔了这么久才换代,很有可能是他们的大当家丰田章男有较多的介入。以前的历代LS,基本都是模仿奔驰S的风格,求稳求舒适,而现在这一代在很多方面,开始追求运动感。例如前面提到的运动模式,当你切换到运动模式后,你不仅会看到液晶仪表的样式变了(这个有点学宝马),而且整台车的声浪也变得更为雄浑。后来我仔细听了一下,感觉这些声浪中的部分可能是音响模拟出来的(类似宝马i8),但它又真的模拟得挺好的,非常动感(或许在此要再次感谢Mark Levinson)。

操控方面也有正面变化。例如在比较快的过弯时,以前的LS或者说以前的很多雷克萨斯,车身“扔出去”的那个感觉会非常明显,而现在这一代会显得更加轻盈而又更加受控。在高速巡航及高速换线超车时,整车的稳扎感也很有欧洲车的风范。虽然这台车的转向还是雷克萨斯传统的那种柔,虽然这台车还是那种温顺风格不会逼你开快,但它确实和以前的LS开起来有了合理的差异变化。这个方面我是挺满意的。唯有这台车坚持不用涡轮,现在又被迫向税费低头,导致了它没有一个很旗舰的动力去看齐欧洲对手、提升形象,这会是个小问题。

大家最关心的舒适性方面,首先这次试驾的空气悬挂版本底盘表现并无太多可指摘的地方,你要说稳压欧洲对手一头那是不太可能,但至少在欧洲对手面前不会示弱。这次短期体验,这台车底盘舒适性至少比A8L D4和G12的7系都还要好上一些。而隔音方面,这个曾是LS的杀手锏,但现在由于对手进步越来越快,而雷克萨斯也找不到什么黑科技更上一层楼,所以总觉得它被慢慢追上了。高速行车时,它B柱附近的风声会有点明显,另外这车在发动机介入后的那下声响,我觉得也是压得不够低。或许大当家在这个方面也没想投入那么多吧,总之静音现在已经很难算是雷家的独家卖点了。

也许,会讲故事比会造好车要更重要?

雷克萨斯LS系也已经沉淀20多年了。在最早的时候,它其实是以一个性价比怪兽的形象出现的——指标和体验逼近或超过S级,价格比S级低。但商业规律告诉我们,一个品牌如果老想靠着性价比上位,那么它的品牌价值是很难提升上去的,这几乎在任何行业任何级别的产品和品牌中都是成立的。打性价比牌要有用,大G早就超过了大TREK,劳仔早就赢了PP。

要提升品牌价值,除了自己本身要有过硬的设计和研发能力外,会讲故事也是相当重要的,如PP的那句“你只是在为下一代保存一块百达翡丽”的广告语就总让人想入非非。新一代LS,我觉得最成功的一点是不再单纯追求一种硬件或体验上的超越和压制,而是更多想表达一种自己认为的思想和价值观,并且,也能为此讲出很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就像本文开头所说的一样,西方人一直在把持豪华车市场,给我们灌输并强迫我们接受他们的审美观和价值体系。而LS这次是代表东方人和东方的审美、价值观,去向西方人挑战。不说能不能成功吧,本来成功的定义就是模糊的,但至少在它出现之后,雷克萨斯这个品牌又得到了很大的成长和提升。

而对于买家来说,买这个级别的车很多时候也是在体现自己的个性、道出自己的价值观,因为它们之间并没有多少产品力上的高下之分。新一代LS打动你的,也许就是它那种独一无二的东方气质吧。在第一代和第三代LS之后,我们终于又见到了这样一台独特的LS,十年总算没有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