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资讯:拜腾戴雷:重回赛道,“混血”基因开始发酵

导读汽车已经成了大多数人生活中必备的交通工具了,随着人们对汽车需求量的加大,汽车公司也多了起来。每天都有一些车企的最新动态都颇受关注的,

汽车已经成了大多数人生活中必备的交通工具了,随着人们对汽车需求量的加大,汽车公司也多了起来。每天都有一些车企的最新动态都颇受关注的,那么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汽车资讯方面相关的信息吧(以下内容来自于网络非小编所写,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删除)

拜腾M-Byte按部就班地完成了亚洲首秀。

造车新势力们挤在广州车展7.1馆的通道里,拜腾带着一款车一块屏“坐”在当中,展台体验的人气依旧不减。

没有人再去回想上海车展,也没人用探究的目光搜索此次集中亮相有谁缺席。所有人对半年来的动荡缄口不提,公司核心团队在南京工厂中“一致对外”的决心看起来成功堵住了悠悠之口。

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拜腾,似乎还是那个“科技范”的拜腾。

拜腾戴雷,拜腾

而戴雷,好像也还是那个戴雷。

三电系统不足以谈产品力

上午十点,拜腾展台发布会结束。

十一点,戴雷完成央视在展台的采访录制后,转身开始了第一批业内媒体专访。

走进采访间时,这位CEO笑意盈盈,显得温和又坦诚——

“C轮融资已接近完成,具体细节将在12月份公布。”

“南京工厂投产后,预计在18个月之内达到收支平衡。”

虽然没有再强调“销售10万台”的盈亏平衡点,但显然,拜腾坚持的“年内融资”与“三年回本”两面旗帜仍旧不倒。

进入投产冲刺阶段以来,拜腾明显变得低调与务实。就在公司团队遭遇地震同期,戴雷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成本控制这件事上。“在人员成本上,目前团队一共1600人,我认为这个人数是非常合适的;在制造层面,最大的成本来自电池,我们会跟宁德时代等战略股东做好规划。B轮融资后,公司与一汽在供应链方面达成了很好的合作,尽可能实现成本控制。”

拜腾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在零补贴的情况下,保证每台车的毛利率。

毕竟,中国汽车市场销量逐年放缓。反观拜腾自身,从产品惊艳亮相到延迟上市时间,每次公开亮相都以“新进展不足”为人诟病,期间友商的频繁迭代,一再磨平了消费者的耐心。

拜腾戴雷,拜腾

“上市时间延迟后,粉丝刚开始的确有些失望。”戴雷坦言,所幸如今量产车的表现超越了当时很多人的预期。“无论是内饰和外观设计,都比概念车更好。”

按照戴雷的说法,从2018年初CES正式亮相至今,团队花了很多时间将概念车型的理念落地,包括把大屏做到满足车规级标准、让车内交互方式和用户体验都更加便捷,尽可能消除学习使用的门槛。

目前,拜腾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收到5万多个预约订单。公司也选择了其中一部分用户加入“智造官计划”,覆盖中国、美国、欧洲消费者。“我很感动的是,有一波用户非常热爱拜腾,也非常期待拜腾。”

显然,拜腾想要向用户传达的产品力,集中在整车的智能化功能层面。

戴雷对车云菌表示,他最自豪的功能是人脸识别和BYTON ID,他认为这两个功能能够真正让用户的体验实现无缝衔接。“用户坐进车内之后,通过人脸识别和BYTON ID,车辆能够知道你是谁,然后会调整到你经常使用的状态。而且像QQ音乐这些,我们也会把他们程序的ID连接起来,自动登陆个人账号,显示专属内容,比如说日历、音乐等信息。这种便捷体验用过就一定不想再换。”

除此之外,车展现场亮相的“第四空间”概念中提出的办公模式、冥想模式等功能,也会进一步加持拜腾的产品力。戴雷认为,团队的开发重点是用户便捷性,其产品的操作方法与体验则完成了最大的差异化竞争。

“我个人认为,电机、电池或者是电控,以后不会作为厂商间竞争差异的集中体现。未来发动机势必会更快、更简单,我们没有必要以这个作为竞争力。”

在他眼中,这家4岁企业所遭遇的挑战全部都在意料之中。然而,电动车之间能否展开差异化的竞争,却是2015年这批集中创业的车企生存的关键。

戴雷坚信,拜腾从高端车开始布局的战略是正确的。

对比来看,BBA的高端车型在发动机和变速箱上的成本,与50kWh电池容量的电动车(100美金/kWh)大致持平,而考虑到国家对车辆排放的要求,传统内燃机成本不降反增。更何况,在国内厂商崛起压力的倒逼之下,国际大厂不得不开始布局高端市场。

“所以千万不要质疑我们的方向是错误的”,这也是全球电动车当下更集中在高端领域的重要原因。按照戴雷预估,2025年,全球新能源市场预计700多万辆,豪华车的比例将会增长1/3。在这当中,30万价位区间的电动车是戴雷心目中前景巨大的市场。

出人意料的海外表现

当然,销售策略也需要覆盖市场。“在中国豪华车市场,如果没有达到100家网点,如果只规划在一线城市开店,根本不够。”戴雷说道。

拜腾在销售方面选择了相对创新的合伙式直营模式。除了上海体验店之外,拜腾在国内其他城市借助当地合作经销商运营销售并提供售后服务。最终用户购车时,仍要通过拜腾直营店购买。这种做法的优势在于:经销商不压库存,拜腾轻资产运营,同时也能借助当地合作伙伴提供本地化服务和运营,直达消费者。

戴雷认为,特斯拉的销售模式太“重”了:“我们不可能比有几十年销售、服务、售后经验的合作伙伴们做得更好,对于当地消费者的了解也没他们清楚。拜腾的理念是专攻几个差异化的地方,剩余工作交给专业、实力强的伙伴合作。”

有意思的是,拜腾并非国内市场中首个提出以上模式的厂商,却被海外市场视作“稀世珍宝”。加州政府相当认可这一模式,并给予大力支持。日前,拜腾已经通过相关评估流程,拿下加州销售许可。除了美国,在瑞典、荷兰等欧洲国家,拜腾同样采取“一个国家,一个合作伙伴”的策略,近期公司也将公布合作伙伴名单。

为了顺利销售,拜腾也在同步进行产品认证工作。戴雷透露,去年工装样车已经完成所有认证所需测试,等到明年3月,需要拿出第一批量产车进行真正的认证工作。

不只是销售层面,对于这家年轻车企而言,经销商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在拜腾努力培养的核心粉丝中,就包含了国内豪华车品牌经销商、一线城市经销商。借他们之手,拜腾或许能在“圈粉”这件事上引发涟漪效应,口碑与品牌由最接近厂商的用户扩散至终端消费者。

拜腾戴雷,拜腾

此刻,拜腾自上而下的“混血”基因似乎派上了用场。

目前为止,国内没有中国汽车品牌成功进入过欧洲和美国的普通消费者市场。“在这两大汽车市场,人们都不太了解中国的汽车品牌。而拜腾汽车作为国际化DNA的产物,对于全球粉丝扩张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很快,拜腾国际市场的销量数据就打破了团队预期。

按照戴雷此前预估,拜腾M-Byte的销量构成为中国市场50%,剩余地区50%。可实际情况是,欧洲与美国各自销量将大概率与本土销量持平。

出人意料的海外表现也让拜腾加速了出海的步伐。

最晚2021年年中,拜腾将正式进入欧洲和北美市场。为了最大程度上保留用户心理预期,公司没有进行真实的预定流程,比如付定金。“我们希望粉丝真正看到量产车以后,再开启官方预订。早期我们并没有进行太多宣传,有一部分用户很早就付了订金,当然也有一部分最后不会买。”

相比友商的半遮半掩,戴雷讲故事的能力似乎弱了一点。

拜腾还需要一年时间。而一年之后的电动市场相当敏感,届时一大批传统车企的纯电产品已全身而入。戴雷认为自家产品在智能化方面至少有一定优势,但这又是否足以捍卫这5万台订单打下的品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