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测全新宝马5系怎么样及阿尔法·罗密欧Giulia200HP豪华型多少钱

导读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宝马发布了全新一代的长轴版5系G38。当时的远观显然不够,车云菌当然满怀期待地与他近距离接触。如果说之前车云菌跟它

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宝马发布了全新一代的长轴版5系G38。当时的远观显然不够,车云菌当然满怀期待地与他近距离接触。如果说之前车云菌跟它一面之缘之后,对它的主要印象是年轻的话,这次就尤其对它的智能互联科技印象深刻。

五维智能人机交互打造智能座舱

早在体验之前,车云菌就已经知道宝马要推出iDrive系统、热敏按键、屏幕触控、手势控制和自然语音识别组合而来的五维智能人机交互系统,这样强大的智能化配置着实不多见,但究竟具体体验怎么样呢。

首先,全新的iDrive 6系统的操作界面首次改为了横向卡片式菜单的样式,而不是原来宝马标志性的纵向条目式。与目前主流的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UI更加类似,功能分类更加明显,既可以通过旋钮操作,也可以直接在触屏上点击,而且各个分类卡片的位置可以拖动更改。分辨率、触感以及拖动过程的动画效果都做得很细腻,用起来比原来更容易上手。而且目前iDrive 6系统是全球首款支持无线连接Carplay的系统,水果手机用户再也不用必须插着连接线了,同时中控台下方的空间支持无线充电。

卡片位置可以进行拖动

全新5系Li上的宝马互联驾驶功能专门为国内市场做了特别的改进。国内用户通过云端互联除了可以查看车况、实时发送导航信息、同步行程安排等之外,还可以通过“BMW云端互联”手机APP预约保养、上门取送车、获取道路救援、查询违章交罚款、叫代驾等等。

手势控制和最新的的自然语音识别系统我们已经在新7系以及宝马其他最新的车型上见到的类似。不得不说它是现在车内最具科技感的操作方式之一了,目前可以做到调整音量、切歌、接听/挂断电话、启动语音等功能。不足的是它的识别成功率以及功能的多样性和自定义依然有待提高,与其他方式相比,目前还更像是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存在。

大拇指和食指捏住,可以左右转动360°影像的视角

单指顺时针、逆时针转可以分别增大、减小音量

双指“戳”功能可以自定义,比如切歌、开启语音等

关于自然语音识别更详细的体验,可以参考我们之前的《这台宝马318Li除了用上三缸1.5T,还能听懂“人话”,你相信吗?》有一个亮点,同样也是基于屏幕两边的红外检测,当你的手靠近屏幕的时候,原本类似圆形放射状的输入方式会自动变成键盘的样式,自动从更适合旋钮的操作为你转换成适合触屏输入的操作方式,这一点非常贴心。

后排座椅非常舒适,腿部支撑很充分,可以调节靠背和头枕,3108mm的轴距(相比标轴版增加了133mm)也超过了奔驰新E级长轴的3079mm。后排中央扶手箱上镶嵌了一块三星的操作板,可以操控车辆的座椅、温度、灯光、娱乐、驾驶信息等,而且使用的是安卓系统,支持自行下载APP安装,不过可惜的是这一代的5系Li取消了后排小桌板的配置。高配车型上配备了后排9.2寸屏幕,分辨率不亚于前排中控屏,插上U盘看个电影,让车云菌第一次觉得后排屏幕还是挺有用的。

你可以发现,整个内饰的做工虽然不差,但并没有大面积地使用皮质和亮光的装饰风格,没有刻意地营造豪华感,这也是宝马一贯的作风,亦或是一种巧妙的避重就轻。全车大大小小各种屏幕,10.25英寸中控屏、12.3英寸电子仪表盘、9.2英寸后排显示屏、后排中央扶手7英寸Pad,还有面积增大了70%的全彩HUD抬头显示,科技感十足。

而这套内饰的背后,所谓的五维人机交互试图从各个角度来提高人机交互的体验和效率。从无线Carplay、无线充电、后排操纵板、四区空调以及手势操作,宝马着重突出了两个特点,无线功能以及对不同空间之间的利用。换句话说,减少了我们使用过程中各种有线连接的繁琐,我们不用坐着不动、甚至不用伸胳膊也可以操作不在手边的功能,其实就是减少了我们的使用成本,使用起来更简单、效率更高。而操作系统软硬件的支持,还有像手势操作、后排操作板这样比较新颖的方式,也提高了车上的体验。

所以,从体验和效率的角度来讲,这套全新的iDrive 6都是成功的。面对不同的消费者,这些交互方式也许不能让每个人都买账,但其中总一种会让你用来得心应手,比如车云菌就喜欢旋钮和按钮操作,以及结合自然语音来与它交流。所以,你很容易就觉得它很好用,一直标榜“科技”名头的奥迪可能要挠头了。

全面武装的驾驶辅助

作为BMW互联驾驶的一部分,这次宝马在驾驶辅助上的功能更加全面,从前方(主动制动、紧急避让辅助等)、后方(后部交叉系统警告等)到侧面(交叉路口警告、主动侧面防碰撞等)、车内(360°环视影像、自动泊车等)的全方位驾驶辅助系统。

这是一台Giulia,也是一台血统纯正的阿尔法·罗密欧。所以说,运动基因是刻在骨子里的。没错,几乎所有的评测文章都在说这台车有多运动,但几天的接触下来,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并不是运动。而是,舒适。

可以娶回家的“女网红”

现如今,到处都充斥着一些网红,有网红大V,网红美食。“网红”已然变成一个形容词,既不褒义也非贬义。而汽车界关注度极高的车型,也可以被冠以“网红”之名。而我们今天带来的这款阿尔法·罗密欧Giulia,无疑就是本年度关注度最高的车型。既然是Giulia,还是“罗密欧”的Giulia,那人们讨论的重点,自然离不开颜值了。单单看一眼车头部分,可能就能让很多人夜不能寐了。倒三角形的进气格栅,尺寸很小。配合前保险杠上巨大的开口,线条横向延伸。而样式凶狠的大灯以及知名度不是很高的logo都会让路人猜测这是一款不好惹的车。

造型设计一直是很难界定好看与否的,但Giulia却将“个性”发挥到了极致,但也仅限于车头。车身前低后高,线条流畅。车尾偏短,又有丝丝上翘,配合这红色的车身,不免让人浮想联翩。如果单一某项设计元素出现在我们熟知的车型上,确实会让人觉得很突兀。而把这些阿尔法·罗密欧的家族设计语言组合在一起,又不让人觉着单调或是厌烦,确实很能体现设计师的功底。很多车型的设计,需要时间去推敲,去慢慢接受。而Giulia无疑就是那少有的“第一眼美女”,是不会让自己荷包紧张,就能娶回家的美女。

而车内的设计,一眼看去就知道是为驾驶者服务的。所有的功能按键都设计在环绕驾驶者的位置上,红黑拼色的内饰虽然亮眼,但是在实际使用中,红色的材料反光有些严重。嵌入中控台内部的屏幕,出于让驾驶者更专注于驾驶的因素,大部分时候出于熄灭状态。这一点上,确实有着欧洲品牌的小心思。在调节空调系统时,屏幕只会以单色形式存在,打开娱乐系统后才会点亮。

不能“以貌取人”的舒适性

很多朋友在购车前,都会带着自己的家人朋友一起去试驾。如果带着父母去试驾这台Giulia,那么恭喜你,试乘试驾下来,都会同意你购买的。千万不要她的样子唬住了,论舒适性,这一级别里绝对没有竞品敢说更好,如果再加上运动性,那可能就要“屠榜”了。

在大家都能很好处理长波震动时,让一款偏向运动性的产品可以从容面对短波震动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目前市场上,以运动著称的某德系产品,此时面对短波震动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在通过中国特色的减速带时,一般速度越低,反倒越颠,速度快之后,悬架的压缩和回弹阻尼都会表现的更好一些。而Giulia并不是这样,同样的减速带,以30km/h和50km/h通过时,无论车身还是悬架的表现都十分一致。在舒适性可以保证的同时,充满了韧性,或者是港台同行口中的“Q弹”。

第二点便是后排座椅的舒适性了,虽然没有进行加长,后驱平台自身的劣势,使得账面数据不短的轴距,实际在车厢内部往往都略显着急。抱着同样的看法,我打开了Giulia的后门,在保持前排驾驶者坐姿的情况下(笔者身高190cm),居然后排腿部空间还能保持在一圈左右的状态。仔细研究可以发现,Giulia的后排坐垫角度内陷的十分厉害。可以让后排乘客的坐姿尽可能的低。但实现这样舒适坐姿的前提,并没有通过这一级别很多竞品采用的“偷空间大法”----通过减短后排坐垫长度来实现,这一点真的需要给Giulia点上一个大大的赞。

但是空间上并不是没有缺点,首先回归到后排上,最明显的便是后排只适合两名乘客乘坐,中间位置不仅要面对为了容纳传动轴而凸起的地台,坐垫也没有左右两位乘客那么内陷。其次,由于车身造型的因素,车窗部分向内收窄的比较快,可能在头部正上方还有空间的时候,靠近车窗的侧面反倒没有空间了。最后便是后车门的下开口比较窄,尽管工程师已经通过最大程度加大后门开合角度来弥补,但上下车确实比较困难。

骨子里的运动DNA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说德国工程师调教一款产品,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测试,取得数据分析数据,最后得出改进方法。而意大利工程师,可能只需要睡一觉,就知道怎么调教产品了。虽然这个段子有些嘲讽,但也说出了事实,那就是对于底盘调教,意大利品牌是有先天优势的。

从高端车型“四叶草”向下开发的普通版本车型,获得了不少红利。碳纤维传动轴的应用,可以降低传动轴的转动惯性,更快更直接将动力传递到后轮,这一点可以很好地感受到。而一样的悬架结构也使车身的动态响应更好,虽然在材质上进行了一些降级处理,这也是出于成本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