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评朗逸纯电及汉腾V7怎么样

导读朗逸纯电前情提要·MQB电动化改造·后悬升级为多连杆独悬·NEDC续航里程278km·电动机峰值功率100kW、峰值扭矩290NmMQB魔改底盘没错,朗逸

朗逸纯电前情提要

·MQB电动化改造

·后悬升级为多连杆独悬

·NEDC续航里程278km

·电动机峰值功率100kW、峰值扭矩290Nm

MQB魔改底盘

没错,朗逸纯电的底盘就是从MQB魔改而来。分享来自同事的“二手知识”,七八年前,MQB平台的定型,那个年代,德国人已经预想了电动化的事情,电机、电池的布局、接口的预留,已然囊括在平台设计之中。现在拿MQB电动化改造,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说真的,我不是人云亦云、没有主见的人,接受“跪舔姿态”的观点,需要眼见为实的论据佐证。判断德国人是否有如此远见,只需把朗逸纯电和轩逸纯电放在一起。

电池组大小

朗逸纯电——37.2kWh

轩逸纯电——38kWh

容量相似的电池包,为什么在朗逸上可以完美适配,燃油版的后排空间、后备箱空间=纯电版后排空间、后备箱空间;在轩逸上,工程师却要挖孔心思抬高后座,影响乘坐感受。有这样的对比,我基本上相信了,德国人竟然有如此远见,七八年前布局好了今天的事情。换个竞品,把广汽新能源的Aion S和朗逸纯电摆在一起,新问题又来了。为什么朗逸纯电不像纯电平台的新车型一样,放入50kWh甚至60kWh的电池组,追求更长的续航里程。是“油改电”腾不出这么大的空间吗?

是,也不单纯是。横向观察同级别合资电动车,轩逸纯电、Velite6、高尔夫纯电,续航基本就是300km上下。合资品牌的认知高度统一,也是值得分析的现象。我给出的答案——合资品牌不需要弯道超车。在这个定义下,电动车当前只是燃油车的补充,是城市通勤的更优解,而非燃油车的竞品。因此他们不用挖空心思,塞更多电池组,力争做出高续航里程。

上海大众的workshop也在传递类似信息,他们想把朗逸纯电锁定在城市工况。电动车,存活在适合的使用场景里才有意义。离开了车主熟悉的生活半径,电动车会带来对未知的恐惧。你不知道能不能在快要没电的时刻、找到完好无损的、车位没被占用的充电桩。说真的,那些宣传汽油车能到的地方,电动车也能到的车企,都是在耍流氓。

写了一大段,我并不是绕着弯的给合资品牌“洗地”,在消费者的立场,不管什么能源形式的车型,续航里程都是多多益善的。可如果自我升维,从人类命运的视角看EV,长续航的纯电车,背着大几百公斤的电池组满街跑,真的能实现节能环保的历史使命吗?

在现有的技术条件、合理的使用场景下,300km上下的续航,是够用的。

五级能量回收

NEDC 278km的续航里程,朗逸纯电在日常环境下,能跑的出来吗?

纯电轿车,相对体积更大、续航更长的纯电SUV,风阻小、自重小,想在市区跑出接近标称功耗的数据,并不太难。试驾路线是从上海北翟路附近到松江大学城(临牌车没法走上海高速),50km左右的路程。按自己正常的驾驶节奏来,急加速、顶着限速开,平均能耗是13.7kWh/100km,比官方数据高了0.5kWh,换算成续航里程,在270km左右(高速路况在试驾中并未涉及)。

朗逸纯电的动能回收,从滑行模式到最强的B挡,共有五级可调。B挡的逻辑,基本是按照单踏板模式调的。速度在10km/h以上,系统可以提供很强的制动力度,红绿灯前跟着车流减速,基本用不到刹车踏板。B挡的作用,是带来续航里程增益,但右脚同时要占用大脑更多内存。你要时刻注意右脚开度,才能把车开的平稳。相比之下,滑行模式简直是体验增强型buff。任何速度下,但凡松开电门,车就像丢在光滑地板上的湿肥皂,根本停不下来。我从没有在任何一辆油车上感受过如此一气呵成的滑行功能,心甘情愿的给了它体验升级的判定。

动力体验好,也是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普遍印象。朗逸纯电目前处于预售阶段,厂家只公布了看起来漂亮的数字(朗逸纯电峰值功率100kW、峰值扭矩290Nm),比如说0-50km/h加速时间3.4秒。没什么参考价值的数据背后,同样在说明着朗逸纯电的特性,中低速动力扎实,推背感随叫随到;70、80km/h后,只剩深踩电门的头一秒,车有明显的响应了,一秒过后,动力大概回落到1.6L自吸的水平。同级别的合资电动车——轩逸纯电、Velite 6——加速能力大同小异。

德原朗的独悬?

朗逸纯电很多方面跟燃油版保持一致,甚至燃油版上的机械钥匙点火,原封不到的放在EV身上,俨然“大哥大”开机键出现在全面屏手机上的违和。预售15.89万的朗逸纯电在配置取向上,秉承着大众的风格:基础的体验型配置,大众丝毫没有节约的意思,CarPlay、四窗一键升降、Autohold、后排出风口都没有缺席。前风挡加热丝,又是这个级别油车不常有的功能,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大众希望在不那么冷的天气,依靠功率相对小的座椅加热、风挡电热丝完成局部精准升温,尽可能降低功耗。

朗逸纯电后悬架的形式从燃油版的扭力梁升级到“德原朗”的独立悬挂,以此应对外挂电池后,更重的整备质量。根据屁股的体验,独悬依旧不能完美应对增加的质量。主观的说,朗逸纯电,像是B级车的车身,压在了A级车的底盘上,遇到连续颠簸,车身晃动比燃油版更明显,后悬对抛跳的处理也谈不上利落,后座待的时间一长,是有一点晕车的感觉。当然,这是跟燃油版的纵向对比,横向跟电动车竞争,朗逸纯电在滤振、隔音的高级感上,还是最优秀的那个。

电动车适合你吗?

最后回到推荐的问题,开头我已经把使用场景说清楚了,就是单纯城市代步(而且家里要有充电桩),但凡有更多的想法,电动车都是不好用的。满足了前提条件,我们再来谈谈导购。20万以内这个价位,我不推荐新势力造车,说句难听的,看上半年的销量目标完成度,新势力能挺多久都是问题,买,还是算了吧。如果锁定城市代步,朗逸纯电完善、机械素质高的优势、高于Aion S续航长的优势,我建议优选朗逸纯电。还有就是朗逸纯电和Velite6的竞争了,两款车的实力,相差不大,选谁,完全看大家的个人喜好了。

借着几年前二胎放宽的政策,自主品牌诞生了一大批类似传祺GM6、比亚迪宋MAX的家用7座MPV。而按汉腾的官方说法,它们自知品牌影响力有限,所以希望好好打磨这款产品再推出市场,这才有了姗姗来迟的汉腾V7,那么这个迟到的学生真的能后来居上吗?

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你

汉腾V7的外观内饰,我觉得用一个词就可以概况:似曾相识。这件事,你可以这么理解,汉腾毕竟不是一个大厂,在设计方面的储备肯定是不如一线品牌,在这种既定事实下,用一些我们很熟悉的元素,我认为比胡乱设计出一辆车要好,因为这样起码有两个优势:第一,不会让你觉得哪里不舒服,能照顾到大多数人的口味;第二,也不会出现一些奇怪、让人难以理解的地方。

所以汉腾V7整体看上去是很端庄、很得体的。但我还是要强调,原创才是长久之道,在完成了基本的积累后,还是要尽快拿出原创的设计。

内饰,我上面说的这种感觉会更明显一些,因为它就是宝马、奥德赛和GL8的合体。但也是因为借鉴的都是些经过时间检验的产品,所以在人机工学上反而没有一些大厂都会出现的一些小问题,一切都是那么熟悉、那么顺手。

整个外观和内饰我认为只有两个问题需要改进下:一是方向盘虽然支持四向调节,但调节的幅度并不大,这就有点浪费这个四向调节的成本了;第二,仪表盘虽然很高清,但菜单的操作逻辑和指示不够清晰,我切换功能的时候经常要研究半天。

匹配是同级第一梯队

汉腾V7的动态表现,我认为是这辆车的一个亮点,整个车的动态表现和GM6、嘉际相当,属于这个级别里的第一梯队。先说动力,汉腾V7全系搭载的是一台1.5T涡轮增压发动机+来自东安的6AT变速箱,最大功率115kW/5600rpm,最大扭矩215Nm/2000-4000rpm,动力参数在同级中其实没什么优势。

而实际开起来的动力表现也比较中规中矩,尤其是它的扭矩输出平台在2000-4000rpm之间,但它正常行车的转速也才在1500rpm左右,松油门滑行时甚至能掉到1000rpm,这就导致你要跟上前车的话,踩油门后需要等待转速攀升到2000rpm,才能真正的发力。这段动力较弱的“空档期”会让你觉得动力不够,而且还会造成两个问题:第一,跟车时,尤其是高速跟车会辛苦一些;第二,会增加油耗,因为动力不够,所以需要深踩油门才能跟上,无形中会增加油耗。根据我试驾时的简单测试,在平均时速43km/h的顺畅综合道路下,表显也要9.5L/100km。

除了动力表现一般外,其他各方面就都是优点了,尤其是这台6AT变速箱调得是真平顺,除了正常的升挡和降挡外,几乎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和顿挫。另外前面也说了,这辆车和很多国六排放的新车一样,带有松油滑行功能,但是踩油门再结合那一下,很多车会有闯动的,汉腾V7的变速箱就将这个闯动掩饰的非常完美,以至于我不看转速表的话都没有留意到它有滑行的功能。

此外,这辆车开起来、坐起来,安定感都是同级中最强的。一方面,车的动力表现会让你觉得这车挺稳重的;另一方面就是底盘了,汉腾V7的底盘其实是偏硬的,毕竟这么大个摆在那里,满载需要有足够的侧向支撑。而它的滤震初段是比较“愚钝”的(或者说对颠簸不敏感), 所以开车、坐车都有种很安定的感觉。由此你会觉得这辆车开起来比较重一点、比较大一点,当然这对MPV来说是好事,因为它不是运动取向的车,它就应该追求大车感和安定感。

至于NVH,在市区和快速路的情况下,整体表现也很不错,各方面的噪音都抑制得挺好。只是在高速100km/h之后,两个后视镜和A柱的方向会听到比较明显的风噪。

空间还可以更好一些

首先,值得表扬的是汉腾V7的三排座椅,尺寸都很大,尤其是坐垫的长度很长,完全可以舒服的撑起大腿(即便是第三排)。另外,这辆车还提供6座版本,可以省去两年一检的麻烦。

尾厢也因为借鉴了奥德赛的设计(但汉腾V7没有备胎),在7座状态下依然可以容纳好几个登机箱;而第三排座椅完全收纳进地台后,可以形成一个很规整的大尾厢。这个从更高级的MPV车型上引用过来的设计,同级中确实独一家。

但车内的空间表现我也不是特别满意的地方:首先是第二排的空间,没有车身尺寸体现出来得那么大,脚不能舒服得塞进前排座椅下方,这无形间降低了后排的纵向空间,所以实际体验第二排的空间是没有宋MAX、GM6那么舒展的;另外,第三排即便是我170cm的身高,坐进去后头发也会扫到车顶。这些都间接说明了一个问题,汉腾V7的底盘空间利用率没那么高。

品牌力不够,就该拿产品力来说话

总的来说,汉腾V7这辆车的整体表现,我能给到85分的优秀分,因为它整个动态的体验确实非常完善,性价比也很高,从高端MPV上引用的东西也确实是好。所以和同级的GM6、宋MAX以及嘉际对比的话,我觉得汉腾V7的产品力是不输对手的(比宋MAX要好),但汉腾V7现在最大的短板就是品牌,毕竟和前面三个品牌比,可能很多人压根都没有听过汉腾。

所以,从心理上我是比较认同汉腾官方的说法的,我觉得很多知名度较低的品牌(包括所谓的造车新势力),就应该像汉腾V7一样,耐得住寂寞,认真地打磨每一款产品,这样形成了好的产品口碑后,才能有和主流品牌一较高下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