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资讯:关于汽车大数据/互联网+/年轻化 车企大咖说!

导读汽车已经成了大多数人生活中必备的交通工具了,随着人们对汽车需求量的加大,汽车公司也多了起来。每天都有一些车企的最新动态都颇受关注的,

汽车已经成了大多数人生活中必备的交通工具了,随着人们对汽车需求量的加大,汽车公司也多了起来。每天都有一些车企的最新动态都颇受关注的,那么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汽车资讯方面相关的信息吧

将大数据与汽车行业相贯通、融合,这种跨界方式从互联网崛起的那天便悄然发生,只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二者关系愈加紧密。大数据将深刻影响汽车行业、媒体行业、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在1月17日,由中国汽车新闻网与手机百度联合举办的“数说汽车·中国汽车消费数据大会暨中国汽车影响力指数盛典”上,同时举办了一场以大数据和汽车为背景,以《新格局与新未来》为主题的圆桌论坛,借此以大数据为核心、为大数据发声。

本次圆桌论坛,由百度服务平台部总经理屠静做主持,百度大客户部总经理林红、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杨美虹、电咖汽车首席营销官向东平、陆风汽车营销公司总经理潘欣欣、华晨汽车集团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景瑶以及极豆车联网联合创始人李杰共同参与,各抒已见,将各自在汽车行业多年来的经验结合当前最火热的“互联网+”、大数据,预测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

在智能化外,产品年轻化同样是本次圆桌论坛的讨论重点。面对80后、90后消费主力的崛起,很难用60、70后的产品打动他们,他们所追求的产品不仅要动力强、实用性,还要充分体现他们的个性。

大数据更精准的研究消费者习惯

“作为品牌营销来讲,必须通过大数据进行精准营销。”杨美虹对大数据的直观应用便是精准营销。此观点也得到了李杰的认可,他补充道:“为什么我们收到的信息会跟我们的习惯越来越贴合?那是因为做了大量的大数据传导的公司。现在大家可能会通过各种各样个性化的运营活动去做宣发的渠道,因此在产品本身、宣发渠道上都会发生一些变化。”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杨美虹

同时,大数据还在生产上大量应用,她表示:“现在用大数据的生产,它在整个生产线上随时采集数据,随即和最好质量的模型进行对比,我们叫数据双胞胎技术,这是在宝马工厂里面普遍应用的。这个数据双胞胎就可以及时比对,一旦发现生产过程中质量有问题,很快就可以停下来,这个地方可以重新做,以免这个产品交到用户手里,发现问题再召回,这样更麻烦。所以在汽车生产方面,大数据的确非常重要。”

年轻化是下一个产品突破点

其实,谈到大数据便离不开“互联网+”,而这在汽车行业中的体现便是汽车智能化。“说到智联,肯定是跟线下的85后、90后消费群体很搭,我们既然锁定了这样一个人群,就意味着我们在追寻他们的生活方式,这些人就是在互联网端、在手机端。”景瑶认为智能化与年轻化往往是同等概念上的应用。

华晨汽车集团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景瑶

“一款车通吃60后到90后消费人群可能性很低,现在消费者希望购买的产品是能够彰显他独特的自我的;特定的年龄段的生活态度和个性的情况下,我们也开始将产品精准地锁定不同的年龄层次,开发不同的产品平台。”潘欣欣在陆风的实际产品投放中,总结出以上经验,并表示现在陆风的产品中心迎合年轻主流,开始转向城市SUV。

陆风汽车营销公司总经理潘欣欣

此外,林红用百度搜索量从消费者的角度,证明了年轻化时代的来临,她表示:“2017年发生了一个历史性的逆转,90后人群第一次成为了消费的双引擎,此前70后和80后一直是主要消费人群。在2017年,80后+90后第一次超越了70后+80后,成为了未来汽车消费的主流人群。”

百度大客户部总经理林红

传统车企与新兴车企并非竞争关系

正是因为智能化、网联化、以及年轻化时代的来临,传统车企在面对产品战略转型时,遇到各种阻碍,激发出本次汽车革命——跨界车企的诞生。尤其声称颠覆汽车行业的互联网公司的进入,总给人出乎意料的惊喜。

不过,杨美虹认为汽车企业面临的竞争是一样的,她表示:“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兴的互联网车企,其实大家面临的挑战是一样的。只不过在舆论上面觉得,互联网造车相比较过去传统造车包袱不再重了。比如说做了十几年的特斯拉,现在它做的东西跟传统的车企没有什么两样。”

电咖汽车董事、首席营销官向东平

向东平也认同此观点,他说道:“传统也好、新的造车也好,我觉得并没有什么泾渭分明,并不是很对立或者竞争的状态。其实我们的共同大方向是如何为客户、为消费者、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更好的体验,我觉得这个不管是传统汽车也好,不管是新的造车势力也好,最终极的目标其实是一致的。”

据相关数据统计,汽车产业在中国的年产值是7.8万亿,通过人工智能的驱动,这个数字可能会十倍、百倍的增长。只要增长就要突破和创新,在拥抱大数据带来便利的同时,通过对市场的调研,更加精准的生产和制造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不在单一化而是个性化,最大程度上符合新消费群体的购买需求。汽车行业的明天,既需要传统车企的转型,也需要新兴企业带来的创新和改革,二者不是竞争而是互补关系,共同推进汽车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