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测斯威X7 1.5T及江淮瑞风A60怎么样

导读斯威X7上市已经将近三个月,在九、十月份,它的销量都超过六千台。这个成绩对于新晋品牌车型来说已经很不错。虽然销量不错,但是新品牌的公

斯威X7上市已经将近三个月,在九、十月份,它的销量都超过六千台。这个成绩对于新晋品牌车型来说已经很不错。

虽然销量不错,但是新品牌的公众认知度还是不够高。斯威汽车是什么来头呢?我们还是要再啰嗦一次:原来SWM是一个诞生于1971年的意大利高端越野摩托车品牌。2014年,华晨鑫源全资收购SWM,并于2016年推出第一款乘用车,这就是斯威X7。

10万元级别的SUV已经是百家争鸣。之前还只是5座车型的厮杀,现在北汽幻速、长安商用、东风风行等厂商又推出了7座选手。斯威汽车的第一款产品,同样选择了10万元级7座SUV这个市场,意图左打5座SUV,右踢7座MPV。

1.5T动力够用,手动挡起步宽容度高

阿卓在八月已经试过1.8L自然吸气版本:斯威X7 1.8首试:有备而来的插班生。而斯威也没有跳票,允诺12月上市的1.5T车型现在就来到了我们手里。

P.S:由于路线安排的原因,本次1.5T车型试驾只有20多公里的郊区路况供体验。至于这台1.5T发动机在城市拥堵路况下的表现,还需要等待未来的机会进行试驾。

这台1.5T发动机采用了CVVT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技术。从账面上来看,115kW/230Nm的数据要略优于风光580、宝骏560、哈弗H6等同样是1.5T动力的对手。与斯威X7 1.8L车型的101kW/187Nm的数据相比,更加是大了不少。

与1.8L车型一样,1.5T车型目前只提供一副来自爱信的5速手动变速箱。这个变速箱换挡手感属于中规中矩的水平,入挡行程稍长,但挡位挺清晰。离合器踩起来很轻松,但结合点比较高。好在离合结合时发动机有比较明显的补油动作,这种起步辅助设定,起步时对新手有着不错的友好度。斯威高层表示,X7自动挡车型将于明年上半年推出,我们希望这个上半年的月份来得早一点。

前面说了这台1.5T发动机数据比同级对手占优,那么开起来的实际疗效如何呢?之前阿卓试驾1.8L车型时,感觉低扭不够充沛。虽然我无法亲身对比1.8L的动力,但这台1.5T的车型在拉着四个成年男性和随身行李的情况下,完全没有给我留下“低扭不足”的印象。甚至在郊区快速路上,三挡/四挡下油门不小心给深一点,还会有涡轮介入时略明显的推背感。对于一台配备小排量涡轮增压的7座SUV而言,这样的低扭可以说是令人满意的。

在高速上以五挡巡航,时速100km/h,发动机转速是2500rpm出头,同样比1.8L车型的2800rpm低了一些。当然,超过100km/h之后,斯威X7 1.5T的加速力道就会减弱了。

动力方面,斯威X7在常用速域没什么问题,不过刹车的头段会明显偏软。要踩到三分之一的行程才能提供明显的制动力,这一点需要留意。

风噪隔绝有进步,底盘在同级占优势

静音方面,斯威X7对于风噪的抑制不错。坐在后排,时速超过100km/h后才会开始有不明显的嘶嘶声。这比阿卓之前的试驾感受有了很大的进步。不过发动机中高负荷的运转声音还是比较粗糙,3000rpm左右就感觉有点扰人。当然这也是许多同级自主品牌SUV的通病。

对于斯威X7 1.8L的底盘悬挂表现,阿卓是大加赞誉的。将一套后扭力梁悬挂的滤震舒适性做好,的确很考功夫。不过斯威X7 1.5T全系标配的18寸轮圈比1.8L的大了一寸,轮胎也变薄了,因此1.5T车型的路感会略微多一些。本次试驾的路况比较单一,都是铺装路面,无法体验1.5T车型的烂路感受。但在过减速带和一些小抛跳时,斯威X7的底盘表现还是比同级很多车型要好。

巨屏套路吸睛,配置实用走心

内饰方面,斯威X7中控台、门板、挡把旁、中央扶手上都是大面积的软质覆盖+缝线装饰。更不用说那个“特斯拉”式的中控12寸巨屏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感了。

这块巨屏幕除了carry起整个车厢的高级感,还有很多使用的功能。包括原厂行车记录仪、360度全景摄像头、网络电台、手机映射、导航。在手机里下载E-go系统app之后还能绑定车辆,远程控制发动机启动、大灯、手刹、座椅加热等。是不是感觉既有特斯拉之形,又有特斯拉之神呢。

不过大屏幕的缺点,斯威X7自然难以避免。在强光聚焦下要看清显示内容会有点难度。

也许那块中控大屏会让你会先入为主地觉得,斯威X7有点追求第一眼的噱头,华而不实。但其实它的配置还是挺走心,挺有“人文关怀的”。

比如第二、三排车顶的独立空调系统、第二排的USB充电口、第三排的杯座、1.5T全系标配的ESC和主动式胎压监测。这些确实是既能解决用户痛点,又事关基础安全的配置。

写了一堆表扬的话,我得说说试驾车的一个小毛病。主驾一键升降车窗在我们车上似乎有点问题,有时能一键升降,有时又不行。出现这种问题还是挺让人不爽的。

空间数据出色,细节还需优化

斯威X7的第二排不能前后移动,但纵向空间已经可圈可点。我180cm的身高,在驾驶座调整好双腿伸展的坐姿后,再落座第二排,依然有约两拳的腿部空间。同时第二排的全平地台,使得第五个人也可以舒适乘坐。

很多车的第二排靠背角度都可以调,但调节范围像斯威X7这样任性的车,实在不多见。最大接近150度的仰角,你想怎么睡都行了。

优点说了太多,现在来挑挑缺点。有些车通过缩减坐垫长度,来制造后排纵向空间大的假象,实则牺牲了腿部的承托性。斯威X7的第二排坐垫长度达到了51cm,算是很长的了。然而,这么长的坐垫却没有带来优秀的大腿承托。因为这个坐垫几乎没有倾斜角,简直就是平的,大腿有一半都是悬空的状态。幸好膝部空间够大,可以尽量把脚往前排座椅底下塞,用一个比较“瘫”的坐姿让大腿尽可能多地接触坐垫。

然而。是的,又一个然而。主驾驶座底下的支架有点奇葩,一截横条突兀地出现,压缩了坐第二排左侧乘客的脚部空间。当然,你也可以把他当成飞机上的脚踏板。而副驾驶座下方则没有这个问题。

7座也是斯威X7的一大卖点。X7的这个第三排还挺有人权,首先纵向、头部空间数据都是汉兰达的水平,而且第三排座椅靠背还有角度可调。再加上第三排壁板上的杯座和后排独立空调,对于一台十来万的车来说,这样的表现是非常不错了。

除了装人,斯威X7拉货也很实用。第二、三排放倒之后,与尾厢地板基本形成一个平面,能提供一个纵深达到2.1米的1920升储物空间。

总结:

作为一个全新的乘用车品牌,斯威的第一款作品还是可圈可点的。新增的1.5T车型补上了1.8L车型动力上的短板,同时在空间、内饰、配置、底盘滤震上都有不小的亮点。明年推出自动挡车型后,加上终端经销商数量的增加,说不定,斯威X7在销量上还会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早在2014年,江淮便展出过这台酷似奥迪A6的车型,当时名称还很直白地叫瑞风A6。不知为何,这台车一直憋到今年广州车展才真正上市,名字变为瑞风A60。话说最近自主品牌扎堆做行政轿车,比如之前已经试驾过的东风A9和传祺GA8,它们都是十多万价格里,侧重后排多于前排的车型。连吉利博瑞也凑了一下热闹,推出有后排独立座椅的行政版车型。这些厂家的算盘,无疑是想抢占政府采购的订单 ,让车型销量有个保底的“安全边际”。

虽然江淮自称瑞风A60出自意大利设计中心,还像观致请何歌特上台谈设计那样,现场还有意大利设计师大谈这台车如何从零开始,如何糅合东西方元素。江淮在意大利有设计中心这点真不假,可是嘛,明眼人都知道瑞风A60究竟像什么。在前格栅和尾灯等细节处, 瑞风A60倒是有自己的区分度,或者意大利所说的原创设计,指的就是这些吧。

瑞风A60观感之所以跟奥迪A6那么接近,源于瑞风A60只是比奥迪A6L略短,都是5米出头的车长,自然能有更为相近的比例。超过5米的车长,已经能触摸到C级车的门槛,毕竟国内的C级车其实是经过了加长。相比东风A9和传祺GA8,瑞风A60走低价路线,车展上公布的售价为13.95-17.95万,顶配的价格才刚刚能买到东风A9的入门车型。

跟一台模仿痕迹很重的车谈技术,画风貌似不太对。不过我觉得这样对江淮工程师很不公平,他们在这台车上所做的一些东西其实可圈可点,不能因此将他们的功劳给埋没掉。从悬挂规格来看,瑞风A60并非拿简单平台进行拉长,前悬挂采用双叉臂结构,后悬挂也是基于双叉臂基础的多连杆。单从结构规格来看,这套悬挂的复杂度真是去到C级车的水平,不过我们常说,悬挂不是拿来看的,而是用屁股去坐的,这个下文再说。

瑞风A60采用1.5T直喷发动机,搭配6速双离合变速箱。之前曾在观点中多次说过,江淮的车虽然不像吉利、荣威那么抢眼,但背后的技术功底非常扎实,在S3上已让我们看 过江淮对动力调校有很深的功底。好了,我做好又被大家骂的准备,对于双离合,一时说这个强,一时又说那个强。再次重申,大部分品牌的双离合仍处于不稳定状态,每隔几个月又发现厂家重新调过程序,以至于双离合像水母一样,不同时间可能有着不同的形态,我们只是如实将此时这刻的形态告诉给大家罢了。

江淮这副双离合属于自主研发的产物,原计划是2013年推出,可惜一直拖到现在。背后并非工程师偷懒,因为去年江淮就请媒体去看过拆解,说明变速箱早已成型,很可能是细节没达到预期,所以暂且压着不出。试驾后确实印证了想法,瑞风A60这副双离合说它是自主中最接近大众DSG的一款, 真的一点也不过分。嗯……大家或许准备想骂我,不过骂完最好亲自去试驾一下,看看是不是真有那回事。这副双离合开起来就像一台换挡不太快的AT,哪怕低速也没出现突兀情况。这点比之前试驾的吉利帝豪GL还要强,帝豪GL只是跑起来后像AT,而低速依然能让人知道这是双离合。

不过必须重申,瑞风A60也好,帝豪GL也罢,调得再好,不代表我很支持双离合,毕竟可靠性仍要打个问号。 再说,双离合费那么一番周折,才终于追上AT的水平。双离合比AT进步空间确实更大,但那是厂家的事情,之于消费者最好还是观望。得益于变速箱的合拍,瑞风A60在市区道路加速比较轻快,可惜上到高速真正拼动力储备的时候,就只是仅仅够用而已,超车经常得地板油踩下去。稍微安慰一下,瑞风A60的动力还能说仅仅够用,不至于影响驾驶从容度,已经比东风A9那种拉牛上树要好,尽管东风A9的1.8T排量更大。

瑞风A60对奥迪A6L的模仿,并不限于设计,机械调校方向也有相近之处。跟奥迪A6L一样,瑞风A60纵使车身超过了5米,但日常开起来非常轻盈。方向盘那种轻,那种电子感,真是学到了奥迪。另外这种大车要做到开起来 轻盈,底盘也需要有一定功底,转弯和变线时要有坚实的支撑。不过瑞风A60发动机依然采用横置布局,意味着前轮摆角不能做得太大,所以在停车或掉头的时候,大车感还是会回来。另外,方向盘的轻巧仅限于日常道路行驶,在掉头或者较大幅度转弯时,方向盘反而变得很沉,这点是违背需求,掉头时显然希望方向盘越轻越好。

滤震的取向感觉也是有意靠近现款奥迪A6L,底盘跑高速确实稳,但这种稳不是由车身重沉感所带来,而是清脆的悬挂动作所带来,即一种轻而稳的行驶感。不过这副悬挂的限度较低,当坑洼变大之后,就能感觉到悬挂来不及收缩而带来的轻微弹跳。瑞风A60隔音本来做得不错,咦,为何要加个“本来”?因为漏风声很多,这个不排除跟车窗的装配有关,具体在下文再说。总体来说,瑞风A60并不像东风A9和传祺GA8那样,将悬挂调得像船一样软,乘坐舒适性没去到那么极致,而是在前后排之间找了个平衡点,前后排的地位比较平等。

内饰不用多说,挺能以假乱真的,鉴于成本,细节处当然有差距,比如说中控台上方的塑料纹,以及桃木面质感会露陷。某些按键也学奥迪那样,按下去有 阻尼和回馈声,类似机械键盘里的青轴,当然阻尼度不太能经得起推敲,旋钮则统统没做奥迪式的阻尼处理。其实嘛,这种观感和材质,放在十多万的价位里,本来应该去表扬,尤其是一些储物位置还用上绒面内衬。可惜江淮偏偏要去模仿,这样等于把自己推到一个不利境地,只要某些地方比不上原作,就容易被人揪着来说,比如说按键阻尼,大家才不管你跟原作价格相差好几倍。

在这次体验过程中,出现了三个需要改进的地方。第一个是倒车影像,画面像没戴眼镜看3D电影那样,重影非常明显;第二个是后车窗,我们这台试驾车两个后车窗紧拉着升窗键,车窗只能升大概1/5,需要分好几次才能将车窗完整升上去。我再去试了另一台试驾车,发现只有一边车窗出现这种情况。这可能跟试装车有关,量产车有这种情况就没法说得过去。之前提到瑞风A60跑高速有漏风问题,怀疑跟车窗没升紧有关;第三个就是尾厢门最后那一下非常沉,基本没办法一下把它拉到合上,需要用手在上面再使劲压一下。

瑞风A60连奥迪导航那种搜索逻辑也搬来了,可是这种逻辑真不该学。省份、城市、类别这样一级级往下选,不能直接输入地标名称。这种方式很适合欧洲人那种用门牌号寻路的习惯,可是在中国已经被证明水土不服,输入时间实在漫长。

瑞风A60后排空间很大,装备水准若跟合资B级车去比,优势大得犹如《三体》里的降维打击。我罗列一下后排待遇有哪些:侧窗遮阳帘、后遮阳帘、老板键、多媒体控制、独立空调、220V电源、按摩座椅、JBL音响。需要强调的是,按摩座椅和通风/加热是两边座椅均有。若问斗胆问有什么缺席,就只有后排电动调节缺了席。不过跟我之前体验过的东风A9比起来,瑞风A60后排没那么让人流连忘返,鉴于座椅臀点较低,坐姿没有东风A9舒坦,加之座椅厚感不及东风A9,悬挂也没有东风A9那么侧重于舒适。跟传祺GA8比起来,大致也是这种情况。

总结:宜前又宜后

一直说江淮是家比较“闷”的公司,技术上的火候在自主品牌中有领先性,尤其是动力系统方面,但车型缺乏包装,设计不抢眼,也缺乏话题性。不过在瑞风A60这款车上,江淮却走到另一个极端,就是话题性过度。撇除这台车设计不说,机械素质其实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从配置上的侧重点,不难看出它跟博瑞定位的差别。博瑞配置亮点集中在驾驶辅助系统上,而瑞风A60侧重在后排舒适配置上,一个重前,一个重后。不过跟东风A9和传祺GA8比起来,瑞风A60又不是一边倒想做台“司机车”,属于前后均合适的类型。综上所述,我们最终给予瑞风A60“值得推荐”的评价。